青山叠翠,溪流淙淙。在桐庐县东南一隅的革命老区新合乡,以往静谧的山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。9月11日下午,一场庄严而热烈的纪念活动拉开帷幕——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、桐庐县新合乡人民政府联合多家单位,共同举办以“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、珍爱和平”为主题的系列纪念活动。活动涵盖“胜利之路”书画摄影展、“胜利之歌”文艺演出和“胜利之光”文化+旅游座谈会三大篇章,全面展现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新义。这不仅仅是一场艺术展览,更是一次对金萧精神的深刻叩问与时代回响。
走进新合索面非遗工坊展厅,一幅幅墨韵淋漓的书法、一张张气势恢宏的画作,重现了当年金萧支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。
“本次我们共展出了百余幅精选作品,作品主要来自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金萧分会书画院,浙南、浙西研究分会书画院及桐庐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书画院,展览将持续10天。这次展览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,尤其是年轻人知道在新合这片美丽的山水间,曾有着金萧支队战士斗争、生活过的记忆。”本次展览的负责人周小萍介绍道。
与此同时,一侧的印象新合馆广场上歌声嘹亮。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合唱艺术团带来的《松花江上》《北京有个金太阳》等经典曲目,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视听盛宴。
新合乡是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的重要活动根据地和后勤基地。解放战争时期,金萧支队在此建立了被服厂、修械所、金萧报社等后勤机构,为桐庐乃至浙西地区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,涌现了潘芝山、周秋水等一大批革命烈士,值得一提的是,今天也是潘芝山烈士牺牲79周年。他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——金萧精神,时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朱文泉在2020年来到新合乡亲笔写下“金萧精神,永放光芒”。
金萧精神并未随着战争的远去而尘封,它已然融入新合乡的乡土肌理,成为驱动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。
“过去,我们讲金萧精神,是讲革命故事。现在,我们讲金萧精神,既是一种革命精神,也是一种老区人民建设家乡、实现共同富裕的实干精神。”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金萧分会会长邹来强讲道。这种转化,体现在新合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规划上。
今年以来,新合乡党委、政府紧紧围绕县委、县政府“缩小三大差距”工作部署,以“三府新标地 共富新合力”目标引领,与地缘相近、山水相连、人文相亲的凤川街道联合打造凤川-新合区域共富联合体,围绕“一中心两组团三基地”总体规划布局,凝聚全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、山水资源以及农产品资源,逐步培育起以研学体验、党建活动为主体的红色文旅,以跨区域户外运动为主的体育运动和以索面、雪水云绿茶叶等新合山宝为主的农富特产三大主导产业。
如何积极响应省委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、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决策部署,答好新合乡红色文化助力共富的时代答卷?在当天下午举行的“胜利之光”文化+旅游座谈会上,与会嘉宾就如何传承金萧精神、推进文旅融合,助力乡村振兴展开了深入探讨。
“新合乡处于杭州富阳、绍兴诸暨、金华浦江三地四县交界处,壶源江蜿蜒流经浦江檀溪镇、桐庐新合乡、诸暨马剑镇和富阳湖源乡,造就了共同的壶源江文化带,而流经凤川街道的大源溪和流经新合乡的旧庄溪共同发源于雪水岭,五个乡镇都曾是金萧支队的活动范围,红色遗址丰富。”新合乡党委书记陈少霞说道,“接下去,新合乡将按照县委推进片区组团发展‘13832’思路,稳步推进凤川-新合区域共富联合体项目建设,继续加强与三地四县乡镇的学习合作,与市、县部门联合打造红色教学点位,完善红色研学线路,推进红色研学的市场化运作,招引青少年戎旅项目,进一步培育好红色文化产业。”
如今的新合,昔日的后勤基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被服厂的纺织声也早已被茶山的欢歌和游客的笑语取代,但不变的是那股子闯劲和干劲。从战争年代的“金萧支队”到和平时期的“共富新合”,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人手中传递、燃烧。这幅以红色为底、以青山为卷、以奋斗为笔的乡村共富图景,正在新合的绿水青山间,渐次铺展,熠熠生辉。(王仕镕)
本文内容转载自:晨报之声,原标题《从烽火到茶香,一场书画展背后的红色文化与乡村蝶变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